培训对象
规模企业的中层经理、创业公司的高层经理
课程背景
1.彼得现象——无效勤奋:基层经理晋升到中层,要转变工作重点,因为中层的首要职责,不是亲力亲为地处理事务,而是通过赋能,让下级能独当一面。不会赋能的中层经理,工作越勤奋,越不胜任岗位,这种勤奋和职责背离的现象,叫做“彼得现象”。企业消除彼得现象,要让中层经理学会赋能。
2.角马困境——无效规模:东非草原的十万头角马,打不过十头狮子,因为角马不会协作。在公司里,中层经理陷入具体事务,无暇顾及协作,导致各个部门像一群角马。这样的公司,规模越大,效率越低,这种规模和效率背离的现象,叫做“角马困境”。企业走出角马困境,需要中层经理为下级赋能。
课程逻辑
1.赋能的步骤——六步:能力发展有步骤,先改善个人层面的态度、认知、技巧,然后改善组织层面的流程、协作、创新。上级按照能力发展步骤,为下级赋能,像沿下坡滚雪球,雪球会越滚越大。本课程遵照能力发展步骤,设计赋能过程,让赋能像滚雪球一样,顺势而为、事半功倍。
2.赋能的起点——动作:能力发展,从基本动作开始。以篮球为例,学习篮球技巧,要先学滑步、运球、投篮。上级为下级赋能,也要从倾听、表扬、建议,这些基本动作开始。基本动作不规范,能力很难提高。本课程提取了管理技能中的基本动作,让赋能脚踏实地。
3.赋能的重点——行为:技巧是情景中的行为,例如篮球技巧,包括急停跳投、穿插上篮等等。上级为下级赋能,目标是重要情景中的关键行为,例如团队指导、流程优化。本课程锁定了重要情景中的关键行为,让赋能有的放矢。
4.赋能的方式——示范:为下级赋能,上级要做示范。指导下级的关键行为,上级做十分钟的示范,能让下级少走几年的弯路。本课程针对需要赋能的关键行为,列举了上级的示范要领,让赋能有章可循。
课程收益
1.态度赋能,提升中层经理激励下级的能力。
2.能力赋能,提升中层经理指导下级的能力。
3.高效赋能,提高中层经理赋能下级的效率。
课程大纲
第一章 了解赋能:怎样发现学知识、学技能的规律
本章解答的问题:让下级投入到学习当中,需要哪些条件?
一 人们会学习什么样的知识?知识学习的客观条件
1.密度和系统:更精密的概念、更广大的背景
2.指向和步骤:更明确的指向、更清晰的步骤
案例分析1:为什么有些人能说服别人、有些人做不到
二 人们会学习什么样的技能?技能学习的客观条件
1.成果和收益:更确定的产出、更积极的收益
2.路径和效率:更必然的路径、更有效的投入
案例分析2:为什么有些公司的人成长快,有些成长慢
三 人们会向什么样的人学习?学习的对象条件
1.信任和敬佩:仪态中的领导力、值得学习的榜样
2.习惯和效能:日常的学习行为、成功的学习经历
操作程序1:对视,怎样展示领导气质
小组练习1,演练:领导气质的行为呈现
本章的教学目标:学知识,让学员了解成年人学习的条件;学技能,让学员掌握“对视”的操作程序。
第二章 态度赋能:怎样培养有态度、能上进的下级
本章解答的问题:上级怎么做,才能让下级自动自发、追求卓越?
一 人们为什么会主动成长?内在动机的外在条件
1.自我认知:经历塑造的内在自我评价
2.内在路径:基于自我行为的成功信念
3.行为评价:基于情景行为的人际评价
4.个人理想:针对外部环境的心理承诺
案例分析3:为什么有些人积极主动,有些人消极被动
二 怎样建立高度的信任?互动中的信任建立
1.情绪明示:建立信任关系的心理条件
2.关系账户:区分敌友关系的心理依据
3.沉浸倾听:基于双重共情的沉浸倾听
操作程序2:倾听,上级怎样倾听下级
案例分析4:为什么人有些人值得信任,有些人让人怀疑
三 怎样改变下级的自我评价?互动中的动机强化
1.先验欣赏:对他人未来的积极判断
2.极致预期:对成长路径的长远规划
3.过程表扬:行为过程的选择性关注
操作程序3:表扬,上级怎样表扬下级
小组练习2,演练:公开表扬的现场模拟
四 怎样纠正下级的行为?批评下级的行为要领
1.自我批评:消除下级的认错恐惧
2.启发建议:结果导向的可能路径
3.正式界定:错误行为的明确界定
操作程序4:批评,上级怎样批评下级
本章的教学目标:学知识,让学员了解态度赋能的相关知识;学技能,让学员掌握“倾听、表扬、批评”的操作程序。
第三章 认知赋能:怎样培养有思想、能决断的下级
本章解答的问题:怎样提高下级的认知水平和决断能力?
一 什么是认知水平?认知三要素
1.思维能力:思考时段、思考步骤
2.思维方式:判断依据、推理形式
3.思维材料:事实数据、虚构假设
二 认知提升有哪些障碍?影响认知的心理因素
1.困惑失察:对困惑的习惯性忽略
2.断言推理:基于断言陈述的推理
3.线性假设:单一推理的主观延伸
案例分析5:为什么有些人聪明机灵,有些人智慧深刻
三 怎样提高思维能力?改善认知要素
1.长段思考:单一思绪的长时段思考
2.层面意识:行为社会性的分层觉察
3.多元视角:事物性状的多角度分析
案例分析6:为什么有些人深谋远虑,擅长做长期决策
四 怎样提高下级的决断能力?认知升级
1.原理解析:原理性因素的关系分析
2.原则排序:决策依据的优先性排列
3.预案开发:可预见决策的事先开发
操作程序5:建议,上级怎样提出建议
小组练习3,讨论:怎样回复矛盾的请示
本章的教学目标:学知识,让学员了解认知赋能的核心知识;学技能,让学员掌握“建议”的操作程序。
第四章 技巧赋能:怎样培养有技巧、能执行的下级
本章解答的问题:怎样提高下级的工作技巧和执行能力?
一 什么是工作技巧?情景行为中的动作组合
1.动时分析:工作技巧的提取方法
2.操作程序:工作技巧的表现形式
3.成果机率:工作技巧的价值依据
4.学习周期:工作技巧的效率判断
二 技巧提高有哪些内在障碍?妨碍技巧的心理因素
1.批评内化:外部消极评价的人格化
2.失败预判:对自我事件的失败预判
3.态度归因:将不良绩效归因为态度
4.天赋假设:将杰出绩效归因为天赋
案例分析7:为什么有些人,不论做什么都是成绩平平
三 技巧提高有哪些内在条件?个人技巧的促进因素
1.动作自觉:动作的意识觉察与描述
2.感受追踪:感受变化的全过程追踪
3.刻意练习:对分解动作的刻意练习
案例分析8:为什么有些人,不论做什么都能出类拔萃
四 怎样提高下级的工作技巧?
1.工作简化:简化作业实现效率提升
2.岗位规划:团队化分工的岗位规划
3.联动设置:团队联动的情景化设计
操作程序6:指导,上级怎样指导下级
小组练习4,演练:团队指导的现场模拟
本章的教学目标:学知识,让学员了解技巧赋能的核心知识;学技能,让学员掌握“指导”的操作程序。
第五章 流程赋能:怎样培养有章法、能改善的下级
本章要解答的问题:怎样提高下级的流程意识和改善能力?
一 什么是流程?任务因素的直观表达
1.任务资源的清单表达
2.任务步骤的序列表达
3.任务协作的行为表达
二 为什么要管理流程?提高协作效率
1.缩短流程周期:缩短跨部门工作的周期
2.提高流程效率:提高流程的投入产出比
3.减少部门推诿:减少部门间的工作推诿
4.流程持续优化:流程自动进行优化迭代
案例分析9:为什么员工能力一般,而公司竞争力很强
三 怎样分析流程?流程因素识别
1.流程包括哪些因素,清晰还是模糊
2.流程是怎么启动的,指令还是情景
3.决策是怎么产生的,提案还是预案
4.任务是怎么操作的,经验还是程序
小组练习5,演练:流程因素的优化模拟
四 怎样提高下级的流程意识?流程的持续改善
1.困素提取:流程分析具体是分析什么
2.流程设计:流程设计应该从哪些开始
3.体系建设:怎样把工作程序融入流程
4.动态优化:怎样保证流程的持续改善
操作程序7:复盘,上级怎样主持复盘
案例分析10:为什么公司后发先至,能够引领行业变革
本章教学目标:学知识,让学员了解流程赋能的核心知识;学技能,让学员掌握“复盘”的操作程序。
第六章 协作赋能:怎样培养有人缘、能合作的下级
本章要解答的问题:怎样提高下级的合作意愿和协作能力?
一 什么是协作?基于预先任务分解的成果合并
1.串联协作:时间分工的成果合并
2.并联协作:空间分工的成果合并
3.交互协作:交互分工的成果合并
二 哪些心理因素会影响协作?
1.攀比接纳:基于人际比较的自我接纳
2.嫉恨滞留:早年嫉恨本能的超期存续
3.低阈应激:对微弱刺激的强反应倾向
4.对象投射:不良情绪的对象来源假设
案例分析11:为什么有些人,和谁相处都让人心生芥蒂
三 怎样提高人际协作意愿?
1.内控预设:基于内在可控条件的规划
2.责任具象:将责任与具体的行为对应
3.挫败脱敏:挫败情景的主动心理脱敏
小组练习6,讨论:怎样改善跨部门协作
四 怎样提高下级的协作能力?
1.定义成果:预先定义各自交付的成果
2.高频接触:建立高频短时的接触模式
3.信息同步:确定信息更新同步的机制
操作程序8:求助,上级怎样寻求支持
案例分析12:为什么有些人,和谁相处都让人如沐春风
本章教学目标:学知识,让学员了解协作赋能的核心知识;学技能,让学员掌握“求助”的操作程序。
第七章 创新赋能:怎样培养有远见、能创新的下级
本章要解答的问题:怎样提高下级的前瞻思维和创新能力?
一 什么是创新?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
1.弥补式创新:消除顾客的不良体验
2.挖掘式创新:发现顾客的潜在需求
3.颠覆式创新:改变顾客的既有认知
二 哪些心理能力会促进创新?
1.感受追踪:感受变化过程的意识追踪
2.升维规划:基于新增维度的性状规划
3.聚焦迭代:单一性状导向的代际优化
案例分析13:为什么有些人,总能发现有潜力的新产品
三 怎样提高个人的创新能力?
1.顾客画像:目标顾客的整体具象描述
2.场景还原:产品使用场景的全面还原
3.体验分析:顾客使用产品的体验分析
小组练习7,讨论:顾客体验的全面分析
四 怎样提高下级的创新能力?
1.岗位轮换:了解内部顾客和终端顾客
2.头脑风暴:建立定向定期的创新形式
3.平行小组:建立常设的全员创新小组
操作程序9:投标,上级怎样激发创新
案例分析14:为什么有些公司,能挖掘顾客的潜在需求
小组练习8,演练:怎样为产品增加维度
本章教学目标:学知识,让学员了解创新赋能的核心知识;学技能,让学员掌握“投标”的操作程序。
课后开卷测试,一小时(可选)
选择题、填空题,加强记忆
分析题、简答题,加强理解
综合评分